亚洲 高清 成人 动漫,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蓬泽谣

在線客服

畢業(yè)論文寫作參考八個要點

發(fā)布時間:2017-10-17 14:53:09

下面由papertime論文檢測小編整理杭州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何老師的關于畢業(yè)論文的寫作以及如何做學問等諸多問題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點:一定要寫自己感興趣的題目

研究生選擇寫論文的題目,一定要寫自己在學習中有積累的東西,不要寫成命題作文。作為導師,也不要硬性規(guī)定研究生非要寫某一個方面、某個人物不可。我的研究生沒有一個是寫我的重點研究課題的。我最早是研究科舉制度的,可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寫畢業(yè)論文,沒有一個寫科舉制度。我認為喜歡搞什么,有什么積累,有什么興趣,就去做。我不會硬性規(guī)定學生寫什么??墒俏艺J識的一個博士生導師,他自己搞某一個方面,結果他就非要學生搞與他相一致的課題不可。我很為這些學生鳴不平,但他們沒有辦法呀,“導師叫我這樣寫,我怎么辦呢?”雖然這樣做也有優(yōu)點,因為這位導師研究某個方面,他在這個方面有較多發(fā)言權,指導起來比較容易。關鍵是不能規(guī)定得很細、很死,不能扼殺研究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個人興趣,否則不可取。所以我反對導師讓研究生作命題作文,而主張研究生按自己的積累和興趣來寫畢業(yè)論文。當然,這個興趣不是心血來潮的興趣,而是通過讀書以后,積累了某一方面的知識,對某個問題發(fā)生了興趣,發(fā)現(xiàn)了一些值得研究的東西。這樣寫論文,就越寫越有味,就會有大收獲。

第二點:論文題目要大小適宜

不要太大。比方說一個碩士研究生,若寫《論宋代的科舉制度》,太大了;也不要太小,《論宋代的彌封制度》,太小了,選題一定要適當。比方說,我的碩士研究生論文,題目就是《論北宋的科舉改革及其歷史意義》。我個人認為,這個題目適中。太大了有什么壞處呢?太大了,寫不完整,論文的漏洞也會多;太小了,顯示不出研究水平,只是小兒科的東西,別人也不容易看好。

第三點:要尋找到足夠的史料

我想這個不用解釋了。寫文章跟做飯一樣,沒有大米,沒有食料,怎么做得好呢?

第四點:應該參考一些內容相近或者相同的他人論著

人家對這個問題怎么看的,哪些可以借鑒,哪些可以補充,哪些要批判。他們在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的時候引用了哪些史料,在哪幾本書里面,哪一方面,等于他們告訴你一個門徑,你可以從這些書當中找到你所需要的史料。不等于說他們已經(jīng)把這本書里面的史料已經(jīng)用光了,或者史料都引用適當了。

有錯的,可以駁正;有缺的,可以補充,在觀點上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當然這里面也很危險,有些人走進別人的論文,就走不出來了,寫論文老是跟著那位先生的思路跑,最后寫成了一樣的東西,那是不行的。要進得去,也要出得來。你要知道哪些方面他說的是對的,要學習;哪些方面寫得不夠,要補充;哪些方面是錯的,要大膽提出不同意見,甚至批評商榷。

當然,商榷的時候不要盛氣凌人,不要將別人講得一塌糊涂,要用商榷的口吻來寫,更不要給人扣大帽子,特別是政治帽子。即使你對的,也要客氣一點,使人覺得這個學生既有水平,又有涵養(yǎng)。

第五點:撰寫論文時要做到邊敘邊議

現(xiàn)在寫論文有兩種形式。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形式都是一條一條史料堆起來,得一個結論。我覺得現(xiàn)在再這樣搞研究恐怕不是最好。既然你是搞研究,就既要有史料,又要有自己的觀點。我雖然不才,但是我的論著都有自己的觀點和議論,否則怎么叫研究呢。你不把自己的觀點擺出來,對也好,錯也好(當然盡量要準確),怎么叫研究呢?所以撰寫畢業(yè)論文時,要做到邊敘邊議,既要有史料,又要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看法。

第六點:對寫好的論文,要反復修改,也就是要反復地“磨”

我對這個“磨”非常重視,幾次和同學們講:“你不要寫完一篇文章以后就再也不去看它了,你要反復地看,反復地修改,看一遍有一遍的收獲,看兩遍有兩遍的收獲。睡一覺第二天清醒了再去看,發(fā)現(xiàn)有些漏洞仍需要補充,有些論述還可以修改得更準確,有些問題還沒講清楚,得再改。”總之,對自己的東西,要不厭其煩地進行修改,也就是“磨”,這樣才能出精品。俗語說,“慢工出細活”,就是這個道理。

同學們,現(xiàn)在電腦是個好東西。以前我手寫的時候,大概寫一篇一萬多字的論文,會產(chǎn)生三紙簍的廢紙,因為我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我改了幾次后寫不下去了,就扔到紙簍里?,F(xiàn)在好了,現(xiàn)在沒這個事情了。什么原因?一般來說,我寫一篇文章,大概要看十遍甚至二十遍之多,有的超過二十遍,反復地看,反復地改。這點徐規(guī)先生很好,我向他學習。當年老人家不要我們做事情,我們想幫老人家做點事情:“徐先生,你的文稿我?guī)湍幌?。”他不要。為什么?他說:“我抄一遍有抄一遍的收獲。你們給我抄,我就發(fā)現(xiàn)不了文章里存在的問題?!蔽覀冇行┭芯可?,盡量把畢業(yè)論文拖遲,拖到大概快要答辯之前的半個月、一個月,甚至十天才交給導師。導師想讓他修改補充,可是他說時間已經(jīng)來不及了。這是研究生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這樣寫出來的論文,不會好。

老實說,搞史學研究的人不必特別聰明,特別聰明的人去搞自然科學更合適,但搞史學研究要特別勤奮(當然基本智商必須具備,傻瓜可不行)。一般智商,再加上勤奮,一定能夠做出成績來,這里面也有一個“磨”的過程。

我對研究生是這樣指導的,我要求他們入學以后,用半年時間集中讀書,《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史》都要看。當然,怎么讀書我下面再說。我要求在兩年半以后,一定要把論文初稿交給我。給我的論文是毛坯,這時我把我的所有研究生都集中起來,讓大家給他的論文把脈,提出意見,讓他再去修改,改了以后我再改,我改完以后他再改,他改好以后我再改。大概至少這樣三個來回,至于研究生自己對自己論文的修改就遠遠不止三次了。你要反復去看,反復地“磨”,這個“磨”我非常強調,就是要對自己負責任。

第七點:對所引的資料要有所考證

我對本科生的論文、碩士生的論文、博士生的論文,有三個標準。對本科生的論文,你只要能夠找到基本的史料就可以了;對碩士生的論文,你不僅要找到充足的史料,而且要稍稍有所鑒別;對博士生的論文,則不但要求史料要充足,而且要有考證,有鑒別。要考證史料,不要拿來就用。拿來就用,哪里有這樣方便的史學研究啊?充其量不過是史料的堆砌。怎么考證史料?這個問題我等一會再說。在博士研究生階段時要多出一些副產(chǎn)品。就是題目不大也不小,但再把你所研究的單位、所占的史料擴大化,這是第一個。

第八點:要盡可能地出一些副產(chǎn)品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適當?shù)貙懶┬≌撐?,爭取在一些核心期刊上發(fā)表。你先寫出一篇篇小論文來,串起來就可能是一篇博士論文。二是積累盡可能多的史料。有些史料不一定在你論文當中用,但在今后你進一步研究的時候有用,寫其他論文的時候也有用。

以上是關于怎么樣做論文的幾個方面體會。供同學們參考。

閱讀推薦 Recommend

友情鏈接:

論文查重

在線客服